新雇用時代的生涯規劃
自力救濟,勇渡職場逆流
新雇用時代的生涯規劃
  工作的穩定性消失,生涯規劃的難度大增。你將遇到什麼新危機挑戰,又該如何重新看待
工作與人生?
  全球最大人力銀行Monster的創辦人Jeff Taylor指出,40年前美國平均每份工作任職期間為
23.5年,如今急劇縮短到3年。不論是自願或被迫轉職,隨著每個人換工作的次數激增;終身雇
用正式瓦解,每個人必須從「尋求終身雇用」,轉為「尋求終身被雇用的能力」;從「忠於企
業」變成「忠於個人專業」。你依然要在工作殫精竭智,但為的不是老闆,而是為了自己的履
歷表能寫下更亮眼的成績,以及個人專業能更上層樓,為下一份工作鋪路。
策略性轉職 突破生涯困境
  未來,生涯規劃將有很大部分是在做「轉職規劃」。你要學會「策略性轉職」,也就是針
對自己欠缺的專長和經歷,有計畫地藉由轉職,像拼圖一樣自行設法補齊。因為在終身雇用終
結後,對企業來說,每個員工都無異於「臨時人員」,除了少數核心精英幹部外,企業既無意
願、也沒能力再給你長期性的栽培。   
  更何況,在組織精簡改造與企業合併下,中間管理職的數量明顯萎縮,升遷與歷練的機會
大不如前,許多人即使任職多年,職務與薪水仍在原地踏步。除非藉著轉職尋求突破,否則很
可能永無出頭之日。   
  迂迴轉職,將是你升遷的捷徑。比方說,從大公司中低階主管,跳到小公司當中 高階主
管,建立自己的舞台,闖出一番成績後,再跳回大公司當中高階主管,這往往比待在大公司、
按部就班爬升的速度快許多。
  不過要切記,35歲以前的轉職,薪水不應是最重要的考量,更重要的是舞台與學習空間。
通常一份工作起碼要做3年,才可能學到箇中精髓,並交出成績單。過度頻繁換工作,不但忠誠
度會被企業質疑,更對專業與戰績的累積有害無益。
職場中年危機提前來臨
  工作的穩定性消失,使得職場中年危機,成為每個人都要正視的課題,因為通常超過38
歲,轉換工作的難度就急速升高,除非肯在頭銜與薪水做讓步,或者轉戰到次級戰場(例如從
大公司跳到小公司)。未來多數中年族群,都可能面臨工作愈換愈差、薪水愈換愈低,甚至被
迫提早結束職場生涯的命運;人生的巔峰期將提前到35~40歲,而不再是45~55歲。
  對中年族群來說,未來最可怕的夢魘,不只是每份工作的任期縮短,而是整個職涯壽命縮
短。在高學歷趨勢下,踏進職場的年齡延後到26~28歲,但被迫提前退休的年齡,卻逐漸向40
歲逼近,如何在15年不到的時間,賺到這輩子所需的金錢,本身就是極大挑戰;更何況實質薪
資負成長、助學貸款與卡債氾濫,這一代年輕人的中年危機恐怕將極為嚴峻。
技術加速折舊 自學力決定勝負
  另一個嚴酷考驗是技術淘汰速度加快。中央大學教授李誠用「皮蛋→鮮奶→冰淇淋」,來比
喻專業技術「保鮮期」縮短的現象。如今通常畢業不到5年,在校所學就「折舊」殆半;職場所
用的工作技能,來自學校的比例顯著降低。當學校教育無法再教你如何應付外在環境變局,甚
至成為一個「落後指標」時,培養「自學力」變得格外重要。 然而,台灣年輕世代的學習依賴
性愈來愈重,高中生連作文都要大排長龍補習,研究所更成為人數最多的補習項目,這種自我
學習能力的退化,絕對不利於迎戰十倍速的環境變化。
學習成功者的思考
  不論環境如何變,有些成功法則仍然不會變,這裡提供兩個生涯規劃的小錦囊:
1學著用高兩級的眼光看待事情,如果專員就想像自己是主任,如果是主任就想像自己是經理,
同一件事情看一看主管怎麼做,再想一想換成我怎麼做,就能提升自己的格局,為接掌大任預
做準備。
許多職場成功者,都有個共同特色:當他們是職場新鮮人時很有「長輩緣」,當他們坐上主管
時有「晚輩緣」。
  人生最好的職場良師,就是你的主管與資深同仁,從專業能力、做事態度、應對進退到個
人生涯規劃,他們所能教你的,比學校或公司開的課程更寶貴,可以讓你大幅縮短生涯摸索
期;對主管敬而遠之,將是你最大損失。
  職場需要貴人提攜,除了向上經營人脈,也需要向下經營人脈,也就是你的班底與團隊。
當你年過35歲,企業看的不再是你的「個人表現」,而是你能否帶領團隊成功;企業衡量你的
身價,也不只是看你個人的價值,而是看你整個班底的價值。因而許多企業現在考核主管績
效,都把該主管培養出幾個幹部列為評分項目,甚至主管要升遷的前提條件,就是「先培養出
一個接班者」。
 

 

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劉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